江海聯運是指貨物不經中轉,由同一艘船完成江河與海洋運輸的全程運輸方式。江海聯運的操作主要分為兩個部分,即江段運輸和海上運輸。
在中國國內,江海聯運主要應用于長江三角洲地區(qū)和珠江三角洲地區(qū),是當地外貿進出口主要的運輸方式。
江海聯運的江段運輸在出口聯運中主要發(fā)生在海運之前;在進口聯運中主要發(fā)生在海運之后。而在陸海聯運中,無論是進口,還是出口,陸運階段均可發(fā)生在海運之前,也可發(fā)生在海運之后。
參加江海聯運的船舶基本上可以分成二類。
(1)初參加江海聯運的船舶是由江船改造的,這類船舶原來都是大型的江船,一般只有500總噸左右,載重噸為1000噸左右,滿載吃水小于4。5m,屬于淺吃水B型船舶。由于九十年代中國沿海船舶運力不是很大,突然出現大宗鐵礦的江海聯運,使得不少船東在利益的驅動下,積極造船參加鐵礦運輸。但是,這些船舶因為設計和船廠技術原因,其結構和安全設備的配備,都不能符合我國的海船檢驗《規(guī)則》,不少船舶甚至連貨艙的艙蓋板都沒有,無線電通信設備配備幾乎是一個空白。
(2)進入2000年后船東為了降低航運成本,追求更多的利益,開始建造五千載貨噸江海聯運貨船。這類船舶在設計時充分考慮長江航行的各項水文條件,使用船舶球鼻首、雙尾機新技術,解決了船舶在長江頂水航行的難題,改善了船舶在長江航行時的操縱靈活性;改進了螺旋槳的推進效率,提高了船舶的航速